今天屙屎时读了一篇王小波的《拜托童稚状态》,很有感触,王小波的思维方法在那个年代真的是鹤立鸡群的,当然放到现在也一样。想起之前还上微博时看过的一篇小故事,但是觉得写的很好,但现在回想起来,写的真太TMD的好了。
原文地址 weibo.com
爱呀河小区的 706 号房,房主楚先生被人告了。
楚先生是个作家。告了楚先生的原告,是他同楼的住户,104 室的张家夫妇。前几天,小区里出了人命,104 的十二岁的儿子死了。一转头,夫妇俩就把楚先生告了。
楚先生和老纪谈起这件事,平均说两个字叹一口气,后来叹两口气说一个字。
楚先生年纪不算大,三十七八岁,有过两本热销书,其他的知识变现,七七八八加起来,还不错,反正他独居,养活自己是够了。
老纪是他的隔壁邻居,退休警察。年轻时候就住在这,一直住到现在,算是爱呀河三朝元老。
老纪有个特点,他不喜欢关门。不是指房间门,是指家里的大门。每次有人路过 705 门口,都会看见门口大开,一个眉目凶悍的白毛老头猫在茶几边上抽烟,烟灰缸里挤满了烟屁股。
老纪起初以为,是楚先生写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,给人孩子看魔怔了。孩子嘛,看书看入迷了干疯事,从前也有不少新闻。
——楚先生递过去一本书,是童书。当了这么多年邻居,老纪才知道,楚先生写的是童书。
童书能有啥啊,一个小男孩带着只流浪狗翻山越岭找妈妈的故事。就算是老纪,用那双解剖刀一般、多年以来审了无数穷凶极恶之人的双眼,也愣是没法从这本书里审出一个不合适的字眼。
但 104 的那家夫妇要告楚先生,说就是因为楚先生的这本书,自己孩子死了。
关于那个孩子的死,小区里有各种离奇的说法。因为他死得很可怜,他的母亲这样描述,晚上凌晨三四点的时候,她和老公在卧室里被巨响的一声 “磅” 惊醒,声音从院子那传来——一楼住户买房时会附赠一个很小的院子,其实就是普通阳台大小,稍微大一圈,可以放个自行车、养个花啥的,但房产商管它叫“院子”。
夫妇俩到院子里一看,孩子大半夜的在院子里,倒在那,头被一台从天而降的电视砸得稀巴烂。
第二天,2003 号的男主人被警方带走了。
20 楼的住户作证,昨晚深夜听见 03 室传来激烈的争吵,一家三口吵成一团,就在争吵中,家里新买的电视机被男人从阳台抛了出去,酿成惨案。
照常理,2003 才是全责,是他们家的电视丢下去砸死了一个孩子。104 告了他故意杀人,接着就把楚先生、或者楚先生的书,也一起告了。
楚先生觉得,管他屁事。其他人也觉得,管楚先生屁事。就算是死者的父亲——也就是 104 的男主人,看着自己的妻子每天歇斯底里地在楚先生家门口咆哮尖叫,也抱着胳膊嘟囔:管他屁事啊。
他的嘟囔被女人听见了。她骤然停止了针对楚先生的尖叫,沉默地转过头,用母狮子般的眼神,死死盯着自己老公。
下一秒,在所有围观者眼前,女人扑向丈夫,尖叫着和他扭打撕扯在一起。
-
爱呀河是个老小区。
小区前面本来真的有一条河,但很多年前被填平了。这条名字古怪的河消失,留下这个名字古怪的小区。
有时他大开屋门,听外面来来往往的脚步声,偶尔有那么一两次,脚步声是往自己的屋里来的。这时候,老纪都会激动地看向门口。他以为是某人回来了,可来的大多是找错了地址的快递和外卖。
老纪将厮打得鼻青眼肿的夫妇俩扭开。围观人之中,就算有几天前同情这对夫妇的,此刻也低头嘀咕:神经病。
电视机砸死人的 2003 室在找律师。其实 2003 和 104 纠结的点都是一样的,凌晨三四点,为何小孩会一个人跑去院子里?
出事的区域按流程被彻底搜查了一遍,在关系上也排除了 104 和 2003 的交恶。
104 是七年前搬进来的。2003 是十二年前。03 室是个教师家庭,104 是双职工家庭。
搬进爱呀河的 104 室,掏空了这家人上下两代的存款,为的是学区学籍。
104 的位置很糟糕,一楼,潮湿;朝北,冬冷夏闷,还没太阳;靠马路,吵……
但一切都为了孩子读书。
104 的孩子,在邻居看来,很乖,读书也还行。就是那种没什么存在感的孩子,不闹,也不指望有出挑的地方。
搜查员在孩子身亡的院子泥地下方,挖出了一具尸骸——是狗的尸体。104 的夫妇说,那是家里从前养的狗,不过病死了。
104 找楚先生麻烦就是因为狗。楚先生的童书中间有一段,他的狗受了伤,主角以为它死了,伤心地埋葬了它。他不舍得离开爱犬长眠的地方,夜里就睡在那座土坡上。
但其实狗没有死,只是重伤昏迷。他睡在坟墓上,身体的温暖唤醒了它,让它挣扎着离开泥土,回到主人身边。
死者母亲很气愤:因为看了这种书,孩子就也想效仿,半夜睡在院子里埋狗的地方,被楼上的高空抛物砸死。这种书怎么能让它出版?什么死而复生,神神鬼鬼,它就该被禁掉。
-
城市里,一个 “体面人家” 要养大一个孩子,父母辈和自己所有的积蓄与资源全都砸了进去,就好像用所有钱赌一支股票,结果赔光——谁能冷静?
为了这套房,每个月加起来一万二的工资要分出八千块还贷,剩下四千,要照顾上头四个老人,要给孩子留教育经费,要过日子。这年头呼吸都是要钱的。
孩子死了,房贷还要继续。他们接下来的半生,等于在替一个死人上供。
一个月后,楚先生的书下架了。
编辑通知他这个消息的时候,也是很崩溃的。下架原因是 “不明”,应该是要归功于 104 的母亲孜孜不倦地给各个部门写信打电话。
但楚先生也只能自我安慰:我失去的就是一本书,她失去了一个孩子。
楚先生有时候心态爆炸,也会冒出阴暗的念头:妈的这种人的孩子死了才解脱,免得被这种神经病老娘折磨受苦。
老纪晚上和学生喝酒,一起拉上他去一醉解千愁。老纪的学生的学生,刚好手上是过这个案子的,酒过三巡,提起一件有趣的事。
他说,那条狗,你们还记得吗?
老纪:什么狗?
学生:那条从他们家院子挖出来的狗。
楚先生:记得记得。那孩子应该挺喜欢那条狗的,所以睡在埋它的土堆上面……
学生:物证科那边走流程也解剖了一下,那家人说谎了,不是病死的。狗的颈椎断了,是被人摔死的。
-
2003 室是教师家庭,男女都是教师,人们会称呼男主人为周老师。
周老师平时很有派头,他是很以教师身份自豪的。但尽管虽然觉得自己是个伟大的退休教师,但来看他的学生几乎没有。如果学生在同学会上聊起这位班主任,都会说 “那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傻吊”。
尤其是女学生:他是不是觉得所有女的都崇拜他啊?分班前还什么一个个找女学生聊,让女生别选理科选文科,转头在家长会上说自己和学生一对一聊到八九点,这人有病,真的,和别人说话基本就是自言自语捧自己。
周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彰显权威的地方,他让学生在放学后再留校两小时,说是 “自愿留校”,但如果不留,就会被挨个找去谈话。周老师希望校长下班经过教室时,能看见里面坐满了人,所以位子上人不能少。
周老师退休了。他依旧喜欢不断细数自己从前的成就,比如教职工歌唱比赛一等奖,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一等奖,谁谁夸他有文采,谁谁夸他不显老。
这些事,他能反反复复说,说很多年。家里的餐桌上说,吃完晚饭说,睡前说。2003 室的晚饭餐桌旁,往往只有周老师一个人的声音,妻子偶尔符合他几句,女儿面无表情低头扒饭。
周老师一直说,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行了。你们看见离婚率和结婚率没有?年轻女人不爱生孩子,这是真的从学校层面坏了,基础教育都没做好。中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做到哪几点?要男女有别,让男孩子有阳刚气,让女孩子能成为好母亲。我一直说,女老师是不如男老师的,应该增加男老师,至少男女八比二。但你们看看现在,还是一堆女老师。
周老师:有些女老师根本不会对女学生负责。我当班主任带毕业班那会儿,每天下了班啊,挨个找女生聊,告诉她们去选文科不要选理科,女生学理是毁掉自己一辈子的事。可是很多女老师啊……
周老师的女儿放下碗:我吃饱了。
女儿一如既往拿起空碗去厨房洗掉,然后回自己房价关上门,长长松了一口气。
周老师家的电视从上个月开始一直坏坏好好。他让工人来修,反复修了五六次。每次工人在那修电视,他就靠在沙发上,和工人说那些自己过去的成绩。
晚饭时候,他的谈资就多了:今天来修电视的那个小吴,听了我以前的事,眼睛瞪得那么大。工人嘛,平时都接触不到我们这样的教师家庭……
女儿放下碗:我吃饱了。
周老师:才吃了两口怎么就吃饱了?
女儿:没事,我减肥。
女儿:电视机还是直接换台新的吧,这么反复修不是办法。我去网上找找看……
周老师让女儿就买原来家里电视机的牌子型号。女儿说那是十年前的东西了,根本找不到同款了。
女儿:只能在同牌子里面找个新的型号。我去官方店下单……
周老师大手一挥:别去网上买!你看有人发文章说嘛,说网上的家电生产线和线下根本不是同一条,质量很差。
女儿:不会吧,应该不会……
周老师说年轻人不懂这个,还是自己来。
他先去线下晃了一圈,发现线下的也没便宜到哪里去;然后在网上,找了一家非官方的店,据说这家店卖的是 “另一条生产线的电视”。
价格很低,只要官店同款的三分之一。周老师下单了。
周老师吃饭时埋怨女儿:要是按你说的买,就当冤大头了。我买这个只要一千二,还包安装。女人就是好骗,网上的店换个名字就信了。我以前办公室里有个女老师……
女儿放下碗:我吃饱了。
电视机在一周后送来了。纸箱子上没有 LOGO。
店家说今天安排安装,结果没有。说三天后,安装师傅还是没来;说一周后……
硕大的纸箱子摆在门口,女儿每天都在问:今天会来装吗?
一周后,安装师傅还是没有来。女儿打了那个品牌的电话,直接从品牌那边约了安装。师傅当天下午来了,只看了一眼箱子就说:这个电视不是我们品牌的,我不能给你装。
那家网店的客服没有再理周老师。
周老师虽然知道自己给骗了,但还是很悠哉:现在工商管得很严,只要我写封信给本地工商……
女儿放下碗,这次没有说吃饱了,而是深吸一口气:可是这家店不是本地的,你知道它是哪座城市的吗?
周老师呆住了。
女儿:就算发货地是 A 地,店也可以是其他城市。你问它客服,你看它回不回你?
女儿:给工商要什么材料你知道吗?你怎么证明这是假的?你要把电视机寄过去。
周老师:没事,假一赔十……
女儿:这种店可以直接关店跑路,再换一家店开出来。它没有保证金的。
周老师拍桌:说的好像你有办法一样!
女儿说有办法啊,退掉它,重买新的!
但周老师已经确认收货了——签收的当天,网点的客服妹妹打电话给他,说这是考核最后一天了,就差他最后一个确认和好评…… 周老师满口答应,点了收货。
妻子问:你为什么就不能在正规店里买呢?
周老师:正规店正规店,货都是一样的呀!你们信正规店,正规店就肯定没问题了?
女儿:那你现在有什么办法?你把这台假货装上?货都是假的,你怎么保证电视机没问题?如果它坏了,你找谁保修?
周老师自己冲过去拆箱子:我装给你看!
电视机的电源接上,但按钮一点反应都没有。女儿走过去掂了掂,它很轻,就只有个电视机的壳子和里面两块金属板而已。
女儿气极反笑:天天吹逼说自己多牛逼多懂,你继续说啊。
然后,2003 室的争吵声就响彻了整个楼层,吵到深夜。最后,以周老师搬起那台假电视丢下阳台告终。
-
104 室搬走了。
夫妇俩离了婚,房子转卖了,各自回各自的老家。他们俩都是县城人,从大学开始,不断试着在这座一线城市站稳脚跟,眼看下一代可以稳稳扎住,却发现是幻梦一场。
楚先生下楼买晚饭,路过 104,发现房门开着,灯亮着,女人带着搬家工,从里面搬出自己的东西。
楚先生买东西回来,104 室空了,灯关着,门开着。里面窗帘撤了,月光幽幽从窗外落进来。
屋子里还堆着许多原主人不要的东西,比如书和杂志。他走进去,在一堆书里面,看见了自己的那本书。
楚先生翻开它。这本书很旧,显然,这家的孩子在生前一遍一遍翻看过它。
在流浪狗 “吉姆” 苏醒、和主角重逢的那一页,有用红笔重重写下的稚嫩语句。
“等大白醒过来,我就和大白一起远走高飞,再也不回来。”
虽然叫大白,但 104 原来养的那只狗只是一只很小很小的博美。
104 室的孩子,过的是不太开心的。
左邻右舍有时候会在晚饭后做作业的时间,听见 104 传来的怒骂声。孩子的爸爸有一支细钢鞭,他拿着它盯孩子做作业。
他们付出一切才留在这座城市,孩子承担了所有的希望。他们一生的希望,祖辈一生的希望,都要靠这个孩子来实现,永远留在这座灯红酒绿的大都会里。
有时邻居会听见很清晰的暴怒声:爸爸妈妈付出了多少代价才让你能进那所学校?!你分心?你粗心到漏了题没填?!你怎么不把脑子丢了?!
“是不是那条狗让你分心的?当初养狗时候怎么说的?你考好了才给你养狗,养了就不许再分心了——要是那条狗让你分心,那干脆就不要那条狗!”
有男人摔门出去的声音,孩子的哭声,女人的尖叫声…… 从那天之后,104 室就没有再传出过狗叫。
楚先生拿着自己的书,来到那处院子里。出事的地方已经被填平了,但依稀能看见新土的痕迹。
他浅浅拨开土层,把书埋了进去。
——《爱呀河迷案录》——【大白的死而复生】
王小波在《摆脱童稚状态》这篇文章中说:
对包含性内容的作品进行审查,并不只是在中国才有的,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,海明威、雷马克甚至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也先后上过禁书榜,《圣经》、莎士比亚作品一度也曾经以节本的形式和青少年见面。不过在二战之后,这种审查在很多国家就已经逐渐消失了。
当时严格的检查制度有其理论,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对性的公开正面(非谴责性)的讨论都会导致性活动的泛滥,因为性知识是性行为的前兆。这就是说,性冲动是强大的,一受刺激就会自动表达出来。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另一个理论:性是危险的,人是薄弱的,必须控制性来保护人。这种观点和时下主张对文学作品严加控制的观点甚是相似。在我们国家里,现在正有人认为青少年的性犯罪和书籍、录像带有关系,还有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看了与性有关的书刊,影响了学习,因此主张对有性内容的书刊、录像严加限制。
但是在我看来,像这样的观点因为是缺少科学训练的人提出的,多少总有点混乱不清的地方。比方说二十年代美国这种理论,在科学上我们只能承认它是一种假设,必须经过验证才能成立;而且它又是一种最糟不过的假设,定义不清,以致无法设计一种检验方法。我在报刊上看到一些统计数字,指出有多少性犯罪的青少年看过“不良”书刊或者黄色录像带,但是这样立论是错误的。实际上有效的立论应是指出有多少看过“不良”书刊的青少年犯了罪。在概率论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反验概率,没有确定的关系,也不能够互相替代。至于家长说孩子看了与性有关的书刊,影响了学习,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因果模型——看某些书刊→影响学习。有经验的社会学家都会同意,建立一个可靠的因果模型是非常困难的。就以前述家长的抱怨为例,首先你要证明,你的孩子是先看了某些书刊,而后学习成绩才下降的;其次你要证明没有一个因素既影响到孩子看某种书,也影响到孩子的学习。我知道有一个因素要影响到这两件事,就是孩子的性成熟。故而上述家长的抱怨不能成立。现在的孩子营养好,性成熟早,对性知识的需求比他们的父母要早。据我所知,这是造成普遍忧虑的一个原因。假如家长只给他们馒头和咸菜吃,倒可以解决问题(使其性成熟期晚些到来)。以上论述要说明的是,关于色情作品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,公众从常识的观点得出的结论和专家能做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。倘非如此,专家就不成其为专家。
他还说
有人会争辩说,孩子是我们的未来,应该为他们做牺牲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牺牲的代价是让成人也变成孩子。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未来。 现在美国和欧洲把成人和儿童的知识环境分开,有些书、有些电影儿童不能看。这种做法的背后的逻辑是承认成人有自我控制的能力,无须法庭、教会来决定哪些他能够知道,哪些他不能知道。这不仅是因为成人接触这些知识是无害的,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知识里有他需要知道的成分,还因为这是对成年人人格的尊重。
在我不对是否应该禁止有关性的读物做出评价,因为我并不是在这方面的研究者,但是看到王小波的思辨体系,这是另我动容的。
证据的链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不能从结果推导成因,也不能因为成因就直接导出结果,这中间的过程需经过有对照组的试验才可以获得真实结论,同时还要反复探究试验的合理性,是否试验过程带入先验经验从而导出错误结论。
强烈建议去看一下原文,看完后再想想上文引用的童书的故事,若不加以限制的自由是不可取的,那不加以限制的限制更不应该。